“財富留給自己、窟窿留給公司、風險留給社會”,是很多財務造假上市公司的共同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國家會計學院原院長、教授黃世忠對第一財經表示,對虛增利潤進行的分紅或發放的獎金,應當追回。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黃世忠帶來了關于規范上市公司虛假利潤分配后續處理的建議。他認為,財務造假從實施到被發現通常存在三年左右的滯后期。當財務造假被發現時,虛構的利潤往往已經被分配,這顯然屬于虛假的利潤分配。建議盡快明確規則,追回相關的股利、獎金以及退還稅收,維護市場公平。 虛盈實虧,不礙大筆分紅、發獎金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是資本市場三大主要違法類型之一,也是監管部門近年來持續打擊的重點領域。 據證監會首席檢察官、稽查局局長李明1月19日披露,近五年來,證監會依法調查各類證券期貨違法案件近1900件,向公安移送涉嫌證券期貨犯罪案件近600件。其中,證監會重拳打擊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董監高人員等“關鍵少數”有組織、有預謀地實施財務造假、違規信披行為,以及違規占用、擔保等背信行為。 據黃世忠觀察,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實行“零容忍”的嚴監管政策,成效明顯。2017年至2022年A股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可信度指數分別為100.00、99.09、102.29、106.20、108.68和110.72,表明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質量總體上趨于改善。 但同時也需要看到,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時有發生,一些上市公司的造假金額屢創新高。 例如,證監會2023年7月對湖北凱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凱樂科技”)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和《市場禁入決定書》顯示,凱樂科技2016年至2020年期間共虛增了512.25億元的營業收入和59.36億元的利潤總額。 黃世忠表示,考慮財務造假因素后,凱樂科技2017年至2020年歸屬于母公司的稅后利潤均為負數,虛盈實虧十分嚴重,但2017年和2018年凱樂科技以虛假利潤分配的現金分紅分別為0.7088億元和1.1143億元,2019年和2020年未分配現金股利。2017年至2020年確認的所得稅費用分別為1.15億元、2.11億元、0.9539億元和1.49億元。凱樂科技未披露高管人員根據虛假利潤分得的獎金數額。 不當得利,建議立法立規追回 “類似凱樂科技這種虛盈實虧的現象不在少數。”黃世忠認為,對于上市公司根據虛假利潤發放的現金分紅、高管獎金以及繳納的稅收應否追回或退還,目前法律法規尚未明確規定,主管部門和監管部門還沒有對這些問題的處理提出明確和一致的意見,不利于維護投資者權益和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事實上,在此前的康美藥業、康得新造假案,以及恒大暴雷事件中,有關“財富留給自己、窟窿留給公司、風險留給社會”的討論就持續不斷。有觀點認為,如果公司被調查并認定財務造假,將按照虛增利潤分掉的股利、獎金等追回,可以避免債權人、其他股東以及消費者承擔過多不公平的損失。 “如果明知道公司虧錢,但通過財務造假、虛構利潤,然后再將這些利潤分給大股東或者高管,那就是典型的掏空上市公司,是背信行為,嚴重的就涉嫌刑事犯罪。”黃世忠對記者說。 因此,他建議,財政主管部門和證券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利用虛假利潤進行利潤分配以及相關稅收問題予以明確和規范,盡快做出相應的處理規定,或者在修訂《會計法》時予以規范,以維護廣大投資者、債權人等利益相關方的合法權益。 “追回上市公司通過虛假利潤分配的所有股利不現實,對無辜的中小股東也不公平,但至少應追回對財務造假負有責任的大股東和高管人員通過虛構利潤從上市公司分得的股利和獎金。”黃世忠表示,上市公司因虛構利潤而多交的所得稅和增值稅也應退還,或者允許在未來年度抵扣。 繳納上市公罰金或補償中小股東損失 如果可以追回被不當分掉的利潤,這部分資金如何處理? 黃世忠認為,對于追回的股利、獎金和退還的稅收,除了進行相應的會計調整外,可用于支付上市公司因財務造假被監管部門處以的罰款。 他還建議,對財務造假責任人的罰款,可用于賠償中小股東因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而蒙受的損失,尚有余額的才予以上繳。 “根據新證券法對財務造假的上市公司及主要責任人作出處罰,罰款金額大幅提升。我認為,追回的利潤應首先用于支付上市公司的罰款或者賠償中小股東損失。”他舉例稱,若一家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持有三分之一股份,其余股份由中小股東持有,若上市公司被處以1億元罰款,相當于6000多萬元是中小股東來承擔的,這并不合理。 那么這種利潤追回在現實中是否可操作?在黃世忠看來,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一方面,證監會查處上市公司,會對虛增利潤金額進行認定,并對財務造假負有責任的股東或高管進行查處;另一方面,根據上市公司股東大會通過的利潤分配方案,也可以統計虛假利潤被分配的情況。 另外,他認為,虛增收入導致的多繳稅收也應該被退回。“之前已經有過案例,但還是缺少明確的規定。”黃世忠表示,當前實踐中各地做法不太相同,缺乏統一的標準,相關規則需要予以完善。 |
相關閱讀
版權聲明:
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網除原創、整理之外所轉載的內容,其相關闡述及結論并不代表本網觀點、立場,政策法規來源以官方發布為準,政策法規引用及實務操作執行所產生的法律風險與本網無關!所有轉載內容均注明來源和作者,如對轉載、署名等有異議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本網(sfd2008@qq.com)聯系,我們將在核實后及時進行相應處理。
最新內容
熱點內容